近年來,隨著“宅經濟”、“一人食”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Z世代消費主力軍進入獨立消費市場,方便速食行業迅速崛起。
根據鯨參謀電商數據顯示,2023年2月份在天貓平臺上,速食主力軍——方便面產品的銷量將近1200萬件,環比增長約11%;銷售額將近2.9億元,環比增長約17%。

我國方便速食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除了老牌方便面品牌持續占據大部分的市場,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擴充,柳州螺螄粉、重慶酸辣粉等這些極具地域特色的方便速食不斷成為大眾消費的首選。
米線作為云南地域特色食品的一員,卻一直在低調中前進。
根據云南省過橋米線協會統計,2021年云南米線加工規模就已經達到了150億到200億元,2022年米線全產業鏈總產值預計有450億到600億元。出口方面,2019年云南米線廣銷韓國、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出口的米線亞洲占比在55%以上,近兩年更是走出亞洲,遠銷到德國、法國、美國等歐美國家。由此可見,米線也在逐漸成為人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品類。
正宗的米線,還得看云南!
云南人的命,靠米線養著,一點也不夸張。云南人對米線的癡迷,讓他們花盡心思讓看似簡單的小吃,多種多樣。煮、燙、鹵、炒、涼拌等各種烹飪方式悉數登場,過橋米線、小鍋米線、豆花米線、鹵雞米線、鹵米線、炒米線……一碗米線里,裝滿了云南的風情萬種和云南人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與外省人吃的米粉不同,云南人的米線僅以大米做原料,而外省的米粉中則會添加紅薯粉、土豆粉等原料,使得口感與云南米線有著很大的區別,雖然形似,但神則不同。
云南米線,取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在機器中擠壓,靠摩擦的熱度使其糊化成型。筋骨略硬有嚼勁兒,細而長。
據不完全統計,常住人口僅700萬的省會昆明,每天就要“甩”掉超過600噸的米線,約 200多萬碗。米線可以說是貫穿了一個地道云南人的一生,從孩童、成年人到老人,對米線都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懷,已然成為了云南人的心安之處,有米線就猶如回了家,米線才能給予在外漂泊的云南人慰藉。
咚咚食品敢為人先
在方便速食賽道崛起的時代下,云南米線作為地域美食的代表,不能只安于門店堂食,如何乘坐上方便速食時代的快車,像螺螄粉、酸辣粉等地域美食一樣走出去,面向更廣的消費場景呢?
這除了需要政策、經濟、社會與技術等客觀環境的共同推動,還需要做好產品標準化和特色化的平衡。云南本土食品企業昆明冬冬食品有限公司,依托多年的食品生產經驗及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成立專項工作組,投入上千萬元進行市場調研,通過優化原材料、調整配比、穩定參數等一系列措施,研發創新出食材豐富、口味多樣的云南米線速食產品。
同時,憑借咚咚食品自身強大的路通渠道優勢,將云南米線速食產品快速鋪到所有零售終端及線上銷售平臺。滿足全渠道消費者的購買通路。借助自媒體常態化創新運營、社交媒體線上試吃種草、線下活動和外部合作等方式,過線上+線下多渠道營銷布局,讓全國消費者不斷認識云南米線產品。
2023年初,《云南省加快推動米線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發布,針對云南省米線產業發展存在的短板,包括米線標準體系不健全、市場主體不大、品牌培育不優、對外市場開拓不足,米線產業鏈不強、 產業集群尚未形成等突出問題,提出“完善標準體系,推動米線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優化發展結構、 推動米線產業融合發展”“創新發展模式, 推動米線產業升級發展”“強化品牌培育,推動米線產業壯大發展”四大主要任務和12項具體措施。依托政策扶持,相信云南米線產業的發展,將迎來質的飛躍。
在巨大的消費市場里,要實現本土產業持續、有序的發展,需要企業和政府共同發力,在傳統模式中不斷尋求創新。
✽本文資訊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或采購等決策建議(承兌)。